嫁到瑞士的中国新娘述说她的故事

有些中国女孩子为了感情背井离乡来到瑞士,投奔自己的爱情,却因未能提前了解文化、思维和环境差异,而造成感情破裂。

 

跨国婚姻中,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经济意识差异造成的问题。生长环境、文化和思维差异,也是影响婚姻质量的潜在因素。

经济意识不同

 

对于瑞士人来说,尤其是年轻的瑞士男人,无论男人还是女人,在经济上都是独立的,所以很少有人回家后,将工资如数交到太太手上,任由太太支配。而一般情况下是,如果太太也上班,则各有一个银行帐户,各自支配自己的收支,共同维持家用。

 

张林,今年37岁,来自台湾,育有两个孩子,在家做全职妈妈。丈夫39岁,经营一家小工厂,每月向太太的帐户上输入一定数量的款项,给太太“发工资”,用于平时家用。

 

王倩,今年30岁,来自北京,无子女,在一家公司工作50%,丈夫31岁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事。他们分别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,女方每月负责家中的电话费,自己的医疗保险和一部分房费。

 

李芳,27岁刚刚结婚,无工作,丈夫29岁是普通公司职员,李芳拥有丈夫银行卡的副卡。

 

无论是各自拥有银行账户,还是与丈夫共用帐户,瑞士人的经济意识都是独立的,他们不会认为我挣钱,你可以随便“乱花”。这并不是针对自己的太太,而是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,他们以前在自己的家庭中,父母、兄弟姐妹之间也是这种“明算账”的关系。

 

外国人是否浪漫


 
 

很多中国女性有这样的想象,认为外国人非常浪漫。而实际上这也是因人而异的。

 

赵琪比瑞士丈夫小10多岁,被丈夫视若掌上明珠,常常在下班的路上为赵小姐买回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送给她。在赵琪过生日的时候,还会得到丈夫为她准备的“惊喜”。

 

用王女士的话说,她的丈夫就比较“木纳”,刚刚交朋友时,她也曾“暗示”过对这个、那个小玩意的喜爱,寄希望于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丈夫会在某一时刻有个“良好的表现”。

 

可是却渐渐发现这种暗示起不到任何作用。后来她也放弃了对这种“浪漫”的追求,干脆直接告诉他,我喜欢这个,希望在过生日的时候得到这个生日礼物。才能如愿以偿。

 

刘女士与瑞士丈夫结婚多年,各方面都已习惯。一次刘女士要去医院做一个门诊手术,因为要全麻,所以要丈夫请假陪同。丈夫刚刚开始很是莫名其妙,不懂为什么做个小手术还要如此“兴师动众”。因为他70岁的母亲去做膝盖手术,都是与医生预约好,自己前往。

 

刘莉告诉他,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在外守候的人,在心理上才有安全感。丈夫听了以后,请假陪她去了医院。

 

子女教育:“瑞士素质培养”和“中文必修”

 

在子女教育问题上,中国父母们通常扮演着“严厉一方”。这可能与他们当年在国内曾受到的严格教育和危机意识的培养有关。

 

瑞士家长们通常都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长大,他们通常没有像其中国配偶们那样比较敏感的“超常儿童”培养意识,都不愿过早地给孩子们诸如“为未来打下良好基础”的压力。认为应该让孩子们享受应有的童年快乐,通过其兴趣和喜爱培养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。

 

当然中瑞夫妻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一点是无异议的,那就是对子女们中文能力的培养,认为中文是未来世界的语言,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中文能力不仅有助于其对自身的“半个根基”有所了解,同时也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。

 

中瑞家庭:“一本难念的经”?

 

当提及困扰家庭生活的常见问题,如家庭财政支出时,两位女士坦言:她们的瑞士先生都有不错的工作,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支出。

 

总体上来说,远嫁瑞士的中国媳妇中,很多是全职家庭主妇。这诚然与瑞士传统的家庭角色分配有关,其中之一的原因是瑞士的幼儿园非常昂贵,当有多个幼儿需要照看时,与其将小孩送到托儿所,不如自己亲历亲为。很多中国媳妇虽为全职家庭主妇,她们一直未放弃进入职场的努力。不仅为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,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维护一段健康和谐的婚姻关系。但由于瑞士是个多语言国家,对于德语、法语要求较高,也增加了中国人的就业难度。

比起很多媳妇,中国女婿刘先生职场上幸运很多。太太是一位较现代的女性,婚后一直有一份全职工作。他与其瑞士太太共同分担家庭支出。当被问及家庭生活的另一热门话题婆媳关系时,大家认为:理解和谦让是建立良好婆媳关系的法宝。女士们或多或少都感到瑞士婆婆对她们所持的“谨慎”态度。

 

毕竟不少瑞士人认为外国人与瑞士人结婚通常是为了国籍和金钱。婆婆们多半还是持有积极沟通的态度。逢节日、长辈生日,“常回家看看”,顾家、敬老的传统也赢得了婆婆们的心。

 

 

上一篇:畅谈跨国婚姻的利与弊

下一篇:为什么跨国婚姻的女士年龄偏大?